印象中的紅蘋果
在生活之中可以觸碰到「印象派」這樣的名詞,是眾所皆知的藝術史派別之一,但時常會聽到對於印象派的概念有所誤解,最常的說法就是:「他們是將腦海中對風景的印象描繪出來,像是在畫一種記憶。」
曾經遇到一位先生在作品前面請旁邊的伴侶闔上眼睛幻想一幅風景,先生在伴侶耳邊說:「是不是就是這樣?模模糊糊的,只有一點點印象?」很明顯的,是被「印象派」這個名稱在語意上誤導了。
其實「印象派」之所以用印象來取名,純粹只是1874年,莫內 (Oscar-Claude Monet, 1840-1926) 將他追求畫出最真實色光的日出所嘗試畫下的手稿,取名〈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在他們一群對於藝術本質全新追求的革新者們共同舉辦的展覽-『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展』中展出,在當時學院派保守主義當道的巴黎,此展換來了一身罵名與嘲諷,當時代表官方的評論家-路易・樂華 (Louis Leroy, 1812-1885),藉由莫內這張〈印象・日出〉的名稱書寫了一篇文章挖苦此次展覽的這群藝術家,諷刺地稱呼他們這群畫的不知所云什麼的人叫做「印象派」,刺耳的報導很快地傳到了這群革新份子耳裡,然而他們卻以坦然的態度接受了這個名稱,並宣稱與官方沙龍決裂。一個用於攻擊反諷的詞彙被四兩撥千斤的轉化成一個藝術史上重要派別的名稱。
在這事件發生之前,這股革新的力量其實早已聚集,1860年代,一群對於守舊觀念不滿的青年時常聚集在巴黎巴提約爾大道的蓋爾波瓦咖啡館中談論藝術,其中有著名的莫內、雷諾瓦 (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竇加 (Edgar Degas, 1834-1917)、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1830-1903)、等人,都成為後來藝術史上重要的角色,而這些人為何如此不同,他們與既有藝術史上追求的到底有什麼更新的東西西斯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對於「色光」的追求。
在印象派之前,繪畫基本上不會特別強調「光」的顏色會改變物體的顏色,也就是說,如果在戶外,無論任何時間點,藝術家所畫的物體基本上都是接近該物體被透明自然光(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白光)照射下所呈現的顏色,就算是夕陽時刻,陽光呈現強烈的金黃色的環境,他們所畫出的物體,仍然不會改變顏色,也就是說,如果畫家要畫一顆蘋果,無論在任何時刻,他的畫筆肯定會去沾同一種紅色的顏料,但是印象派畫家觀察到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並不是長成這樣子的,他們觀察一顆蘋果隨著受到早上的陽光、傍晚的陽光或是室內的燭光不同的照射,顏色都會有所不同,所以他們畫那顆蘋果時,可能會沾紅色顏料或是橘色顏料甚至是紫色的顏料。印象派追求色光至一種極致的境界,他們發現每一秒鐘所看到光的顏色,都不會一樣,這苦惱著他們,以至於他們追求趁光色未變之前儘速地將眼前的景物描繪下來,在每一次感受到新的色光時他們又在畫筆上沾上全新的顏色疊加上去,所以所畫下的作品,才會如我們所見的如此交疊而不細緻,並不是因為「印象總是模糊的」這樣的緣故。
把莫內三張相同角度卻不同時間所繪製的「魯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 擺在一起看(圖片來自網路),就可以明顯地看出印象派發現並且強調的東西是什麼,不同時間的色光,物體所呈現的顏色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戶外寫生,對莫內來說,每一件物體是沒有固定的顏色的。
我們再回頭來看印象派之前,1508年約為文藝復興時期喬爾喬內 (Giorgione, c. 1477-1510) 的作品〈暴風雨〉(The Tempest)(圖片來自網路),這件作品被視為可能是風景繪畫的始祖,因為從這張畫開始有人將畫面中這麼大的比例來畫自然風景,並且人物並不是擺在中間,這張作品顧名思義就知道正在畫一個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場面,照說天地所有物件因為色光關係都會變成昏暗帶有藍色調性,但細看畫面中兩個人物,餵奶的女人身上仍然披著雪白的布,在她前方那位男性的紅色外套仍然維持鮮紅,整體色調依照「慣例」使用褐色的統調(這個統調一直沿用到十九世紀),絲毫不受暴風雨來襲雲雨遮蔽陽光所影響。
所以印象派總是追求戶外的,總是強調對景寫生的,這是他們對於「繪畫的本質」開始產生疑問並嘗試追求答案的過程,這是珍貴的,這麼重要的東西,為何不早一些出現呢?然而,印象派會在1860年代才開始出現,有絕對的必然性,他不可能在更早就出現,這是有工具上的限制考量的,第一,早期人們普遍不會質疑繪畫的本質,因為不會質疑繪畫存在的必要性,因為過去人們需要記錄景象,勢必要透過繪畫來記錄,但是十九世紀照相術的發明及逐漸普及,藝術家們開始質疑那人們還需要透過繪畫來做什麼?所以才出現了探索繪畫的本質的浪潮,也就是說大家開始試驗人們還有什麼是需要透過繪畫的,因此出現了印象派;第二,就是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工業革命就不可能會產生印象派呢?因為工業革命發明了金屬罐頭,把油畫顏料調和好放進金屬罐頭之中,方便攜帶又可以延長保存時間,印象派的畫家才有可能實踐實際現場對景寫生的追求。
當然,以上兩點並不是一個派別會生成的全部原因,要成就印象派,需要綜合歷史上所發生的種種條件,這兩個例子是針對時代科技對於藝術創作所產生的必然影響作出探討,這樣的討論,我們把它稱為「工具論」,當然,印象派的其他特色非常的多,例如補色的運用、點描、鮮艷色彩以及平凡題材等特點,除了工具論以外,形成印象派的條件也非常多,有機會再跟大家聊,無論如何,一個追求光的族群,聽起來就是有種浪漫的感覺,他們追求事物的態度跟執著,在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